兒童抑郁癥應被全社會關注
今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宣傳主題是“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據估算,全世界有精神衛(wèi)生疾患的青少年數據在逐年增加,但未得到充分診斷和治療。日前,甘肅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就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孤獨癥、焦慮障礙等知識為公眾作了詳細解讀。
兒童抑郁癥
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指發(fā)生在未成年時期,以顯著而持續(xù)的情緒低落、興趣缺失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
兒童抑郁障礙的特征有哪些?“媽媽我難受,不想去幼兒園”、“肚子痛痛”、“腦袋里有蟲蟲爬”……孩子們表達能力有限,無法像成年人一樣主動、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抑郁體驗,往往是通過軀體癥狀來表達,可能還會有明顯的不良情緒,例如愛發(fā)脾氣,易激惹、沖動、攻擊他人等。
兒童抑郁障礙如何識別?如果出現無休止地悲傷、疲憊或易怒,需警惕抑郁癥的可能。出現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拖沓、遲到缺課或成績下滑等,也都有可能是抑郁癥導致的。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手機、電腦等)、濫用酒精、暴力好斗等,都可能是青少年逃避問題的途徑,但這些會增加孤獨感,加重抑郁。
孤獨癥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類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流和語言溝通障礙、重復的興趣和刻板行為。部分患者有明顯的智力障礙,一般從1歲半左右開始,家長逐漸發(fā)現此類兒童與其他兒童存在不同。
早期表現有哪些?在嬰兒期與他人目光接觸較少,不逗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再大些可能出現與人溝通交流的問題,叫他沒反應,不和同齡孩子玩,對物的興趣遠大于對人的興趣,也不會表達需求及對父母的依賴與愛意;幼童期反應冷漠或呆滯,存在刻板動作,如緊張時部分兒童會有蝴蝶手、生氣時部分兒童會有不停敲打自己頭部等自我刺激行為;有部分患兒伴有明顯的精神發(fā)育遲滯,還有一部分兒童會出現倒退性語言障礙,如1歲時還會說爸爸、蘋果、香蕉等簡單詞語,然而到了2歲的時候連簡單詞語也不會說了。
若孩子不愿與人交往應注意是否有孤獨癥傾向,這時父母應注意是否及時尋求醫(yī)療幫助?;加泄陋毎Y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不能獨立生活、學習、工作,給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若能在2歲前早發(fā)現早干預則會有極大可能改變這一情況,不要讓“來自星星的孩子”一個人面對孤獨癥。
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一種以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精神上的過度擔心是焦慮癥狀的核心,表現為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難以預料的某種危險或不幸事件經常擔心。
焦慮障礙的誘發(fā)因素有哪些?一般易誘發(fā)焦慮狀態(tài)的因素大多為對現狀的不滿,如學習成績不理想、對人際關系不滿意等;若孩子在學校被孤立、排擠,則更易導致焦慮的發(fā)生。同時對于已經存在焦慮情緒的孩子,一定要避免再次受到以上因素的刺激。
如何緩解?聽音樂:在心情焦躁的時候聽一些容易讓人平靜下來的輕緩音樂,忘卻不好的事情,讓音樂去撫平焦躁的情緒。做運動:歌德曾說過“只有運動才可以除去各種各樣的疑慮”,焦慮者可堅持做運動,以此來愉悅身心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關于運動項目的選擇,不拘形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運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芳 整理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