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品設計師、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海明: 傳承發(fā)揚隴派琺瑯藝術 用獨特技藝描繪甘肅歷史文化
李海明展示自己的作品
掃碼查看詳情
冬日午后,走進李海明的工作室,一種寧和平靜的氣氛撲面而來,各種精美的琺瑯工藝品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工作室里學員們正在李海明的指導下認真學習著琺瑯藝術品制作的每個步驟……主人公李海明,隴派琺瑯藝術創(chuàng)始人。1962年出生的他受家庭熏陶7歲就會掐絲,用銅絲捏出各種圖案,8歲開始學習畫畫,16歲跟老師去敦煌臨摹學習。50多年來,李海明專注于琺瑯藝術,在不斷的磨礪、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創(chuàng)立了隴派琺瑯藝術。獲得過甘肅民間“百合花”一等獎、中國手藝大賽五顆星等諸多榮譽。如今,李海明為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品設計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省級李海明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隴原人才,蘭州市第三批“金城工匠”。
李海明的藝術成就被業(yè)界認可,作品也被國內(nèi)外的愛好者們視若珍寶。在他看來,自己是一名非遺傳承的匠人,數(shù)十年來,他秉持一顆鉆研付出的匠心,將所學的刺繡、國畫、漆畫、雕刻葫蘆等中華傳統(tǒng)的線條之美和寫意之美融會貫通于琺瑯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多年來,李海明以敦煌、絲路等元素等為主題,為我國掐絲琺瑯畫技藝烙上了“隴派”印記。他用數(shù)千幅掐絲琺瑯畫作品,致敬古老的“宮廷專屬技藝”,創(chuàng)造出永不褪色的“大美境界”。李海明的諸多作品中,敦煌主題尤其受他的偏愛,“三兔共耳”藻井、九佛回文藻井等多個敦煌藻井掐絲琺瑯作品花紋繁復,流光溢彩,口碑頗佳。李海明說:“掐絲琺瑯畫脫胎于古老的景泰藍制作技藝,是一種將宮廷御用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藝術,主要由金絲及藍晶石釉料制作而成。制作過程中的十幾道工序都需要純手工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工序為白描、掐絲、著色,這些是掐絲琺瑯畫的靈魂、骨骼及血肉?!?/p>
二十年前,李海明開始創(chuàng)作蘭州文化元素作品。有不同季節(jié)的中山橋、五泉山、牛肉面等擺件,還有一幅直徑一米多的馬踏飛燕圓形掛圖更將蘭州所有的元素包含在內(nèi),他用精美的琺瑯工藝將安寧仁壽山、黃河母親、羊皮筏子、中山橋、蘭州美食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幅作品里,面面俱到色彩斑斕,他用自己獨特的隴派琺瑯藝術講述蘭州自己的特色歷史文化,各類作品大受好評。
1992年,李海明開辦掐絲琺瑯民藝傳習館,2000年,李海明隴派琺瑯藝術館正式成立。幾十年來,李海明的學生在全國已有萬余人,最小的只有9歲,有很多他獨創(chuàng)的技法都沒有申請專利,目的只是為了能讓更多人對隴派琺瑯藝術進行學習創(chuàng)作。李海明帶著學生們對傳統(tǒng)工藝進行傳承,又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此外,李海明還經(jīng)常在節(jié)假日與單位企業(yè)合作,讓大家來體驗琺瑯藝術的魅力,為他們普及上課,用點點滴滴的行動發(fā)揚傳承隴派琺瑯藝術。
匠人匠心,李海明一生專注于一件事,做好一件事不難,難得的是一生致力于做好一件事。李海明用實際行動將隴派琺瑯藝術這項非遺技術推廣傳承,不停耕耘鉆研……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他的努力下,隴派琺瑯藝術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瀟旋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