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測替考100元50米” 嚴懲作弊同時也應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
■熱點評說
近日,一則“大學生體測替考‘明碼標價’老師‘看破不說破’”的新聞引發(fā)輿論關注。
據(jù)新京報報道,“體測替考”在高校中并不罕見。一到體測季,在校園QQ群、微信群中,常有學生發(fā)布尋找“體測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碼標價,依據(jù)不同的項目,其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人民幣不等。而由于監(jiān)考不嚴格等原因,“體測替考”者很容易就能蒙混過關。
部分高校也在加強應對措施和處罰力度。太原工業(yè)學院就有兩名學生因“體測替考”被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對此現(xiàn)象,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未來體育教育改革應更多關注如何讓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
將學生體測成績納入到評獎評優(yōu)、保研,甚至與畢業(yè)資格相關聯(lián),政策層面如此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初衷自然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壓力倒逼下,一些大學生明碼標價找替考、進行數(shù)據(jù)造假等種種作弊行為,不僅消解了政策善意,敗壞了學風,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從現(xiàn)實來看,學生找替考,高校體測走過場,一些體測老師對體測造假現(xiàn)象“睜只眼閉只眼”,暴露出的也是一些高校體育課成“水課”的現(xiàn)實。
和大學存在的其他“水課”一樣,體育課變“水課”的根源還是一些大學不重視體育教學。比如一些學校體育課設置不夠科學,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有限,學生“不出汗、不喘氣、不心跳”;還有一些學校體育資源缺乏,甚至存在體育教師不足、體育課并未開齊開足、學生可上可不上的現(xiàn)象。
平時不上好體育課,就只能“臨時抱佛腳”。由于學生體測成績影響到本科教學質量評價,且體測就由本校教師組織進行,再加上考試流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這些都給一些學生作弊提供了空間。
因此,要消除作弊現(xiàn)象,讓體測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高校層面應探索技術升級,堵上漏洞,嚴把體測關,比如通過人臉識別系統(tǒng)、現(xiàn)場錄像等手段嚴查學生“體測替考”行為。
此外,高校也應加強對替考等作弊行為的處罰力度,對“體測替考”“數(shù)據(jù)造假”等行為零容忍,只有讓“替考”的代價越來越高,作假的空間才能逐漸縮小。
更重要的是,高校應轉變教學觀念,加大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開足開齊體育課。
近年來,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校努力增加體育課程門類,開設了田徑、球類等50余門課程,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取得了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這說明,只要體育教學設置立足學生需求,就能達到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成績的統(tǒng)一。
切實做到“體教融合”應成為我國各階段學校體育倡導的模式。由于有在運動隊長期訓練、運動的經驗,學生通過體測不再是難事,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當然,這樣的體育教學對學校的體育師資、場地以及體育教學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比單純組織學生訓練跑、跳,而開展運動隊、俱樂部制教學,需要有更多專業(yè)的教師(教練),帶隊進行訓練、比賽。這就要求,高校從軟件硬件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入,加強對體育教學的支持。
本質上,嚴懲“體測替考”是堵,改革體育教學是疏,疏堵結合,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同時治理“體測替考”亂象。
據(jù)《新京報》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