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紛生 我們該如何守護“簡歷安全”
據媒體報道,近日,58集團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學生簡歷,高價賣給培訓機構,后者以此聯系學生群體賣課轉化客源,58集團從中收取返傭。借此方式58集團一年多牟利超200萬元,近20家企業(yè)向其合作采購簡歷。據介紹,58集團打包售賣的簡歷均來自新華英才招聘平臺。對此,新華英才回應稱,針對媒體監(jiān)督情況,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調查小組徹查,對此類情況絕不容忍。
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過往經歷、個人收入、親屬情況等等,相比普通個人信息,簡歷上的信息數據顯然細致、具體得多。也因此,一旦泄露,輕則給求職者帶來騷擾,重則將其卷入詐騙、帶來財產損失。此次58集團被曝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兜售簡歷令人驚詫。如果情況屬實,其行為實際上已經觸犯了刑法,或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從目前披露情況看,58集團售賣簡歷至少有兩個特點,一是為收集簡歷而收集簡歷。將原本掛在58同城中的藍領top企業(yè)職務信息虛設掛在新華英才網中,以吸引大學生投遞簡歷。二是在微信小程序和公眾號收集簡歷,或打著“限時免費秋招訓練營”的由頭吸引大學生們;進行專業(yè)化操作,能夠匹配合作機構要求的畫像類型(專業(yè)、院校、年齡段、學歷等)篩選后打包,簡歷售賣單價也不同,單份簡歷報價在30-2000元不等,平均報價為140-250/份。這些做法表明,售賣求職者簡歷本身,已經成為它的一項重要生意。無論是從流程設計,還是從其與“上下游”的連接看,均呈現出讓人難以置信的產業(yè)化特征。特別是,有證據表明,58集團與購買簡歷的培訓機構之間,均簽有正規(guī)合同,且這些合同均通過了集團內部人力資源部和法務部的層層審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規(guī)定,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吨腥A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亦規(guī)定,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排除、限制競爭,或者損害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處罰。此外,根據“兩高”相關司法解釋,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五百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五千條以上的;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等均屬于“情節(jié)嚴重”,滿足入罪標準。
簡歷安全關乎個人信息安全,也關乎這個社會的公共利益。鑒于茲事體大,僅由平臺自己查自己,顯然還遠遠不夠。此事目前僅就媒體披露出來的情形看,已經觸目驚心,其背后是否還有更大隱情?是否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灰色產業(yè)鏈?均需要有關方面深入調查,回應社會關切。對于倒賣簡歷的行為,要形成法律威懾力,明確違法犯罪實施人、主要責任人和受益人承擔連帶責任,打擊整個非法產業(yè)鏈條。
而從長遠看,相關監(jiān)管機構應切實擔起監(jiān)管責任,強化打擊力度,嚴厲查處網絡招聘服務中的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加大曝光和處置力度。同時要完善制度體系,督促網絡招聘企業(yè)嚴格履行求職者信息保護主體責任,營造更安全的求職招聘環(huán)境。
據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