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說 彩禮婚俗應回歸“禮”性
“五一”長假臨近,將迎來婚禮高峰期,彩禮又是繞不開的話題。近年來,這一話題尤其是農村高額彩禮現(xiàn)象備受關注,從街頭巷尾到網絡空間,高額彩禮總成為熱頻詞。
中國是禮儀之邦,彩禮自古就有。源于傳統(tǒng)結婚習俗中的“三書六禮”,本為彰顯中國人對婚姻的重視,也代表男方對女方的尊重。然而,近些年來在一些地方,彩禮出現(xiàn)異化,“禮”的本質退化,“財”的特性凸顯,甚至形成攀比之風。
記者在采訪中曾聽到關于彩禮“一動不動,萬紫千紅”的順口溜。其中,“一動”指的是汽車,“不動”指的是房產,“萬紫千紅”則指現(xiàn)金紙幣的顏色。飽受詬病的高額彩禮,在一些地方成為一些農村青年邁向婚姻殿堂的“攔路虎”。
高額彩禮現(xiàn)象的成因復雜,既有農村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也跟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觀念認知等因素密切相關。中央一號文件連續(xù)多年點名高額彩禮;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舉行關于推進移風易俗治理高額彩禮的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涉彩禮糾紛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自2月1日起施行。這些都足見黨和國家對高額彩禮問題的重視程度和治理決心,也折射出這一問題的長期性和復雜性。
遏制農村高額彩禮,無疑也是對基層政府施政智慧的考驗。從黨員帶頭婚事簡辦、集體婚禮倡導“零彩禮”到建立相親平臺創(chuàng)新說媒方式、將彩禮標準寫入村規(guī)民約……近年來,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移風易俗,抵制高額彩禮、引導婚俗新風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xiàn)。
但必須清醒認識到,治理農村高額彩禮不可能一蹴而就。移風易俗重在引導而非強制,要謹防因急于求成而導致治理手段出現(xiàn)偏差。有的地方曾以“黑名單”張榜公示方式曝光高額彩禮行為,類似做法有違依法行政的原則,當引以為戒。
在通過有效引導改變群眾觀念的同時,根治高額彩禮更應抓住“牛鼻子”。只有大力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增加農村青年在本地就業(yè)的機會,讓他們收入穩(wěn)增、發(fā)展有望,吸引越來越多農村青年尤其是女青年扎根鄉(xiāng)鎮(zhèn),才能改變農村未婚青年男多女少的現(xiàn)狀。高額彩禮失去生存土壤,中國傳承數千年的彩禮婚俗才能真正回歸“禮”性。
新華社記者 胡錦武
責任編輯:馬和相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