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前的沉思




今年清明假期間,我們一家人自駕去臘子口游覽了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
到了這里,才知道臘子口天險實如其名:周圍群山聳列,峽口如刀劈斧削,臘子口河從峽口奔涌而出,水流湍急,兩岸林密道隘。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這里也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9月,毛澤東、周恩來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越過雪山草地后,到達臘子口天險。駐守甘肅的國民黨反動軍隊沿朱李溝口、臘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帶,分點設置了數道防線,尤以臘子口為其防守重點。敵人在橋頭和兩側山腰均構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和軍需倉庫,妄圖憑借天險把紅軍扼阻在臘子口以南峽谷中。
當時,紅軍左側有卓尼楊土司的上萬騎兵,右側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臘子口,就會陷入被敵人三面合圍的境地。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立即奪取臘子口,打通紅軍北上的通道。面對這里極為惡劣的環(huán)境,紅軍戰(zhàn)士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機智勇敢地通過正面強攻和迂回包剿的戰(zhàn)術,經過兩天激烈的浴血奮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的紅軍出奇制勝,擊潰了甘肅省軍閥第十四師師長魯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軍,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臘子口天險,使國民黨企圖阻止紅軍北上抗日的陰謀徹底破產。從此,臘子口天險成為中國歷史上舉世聞名的革命勝跡。
突破臘子口天險后,紅軍主力從朱李溝翻山越嶺到達哈達鋪,紅軍余部從牛路溝翻山到達岷縣。臘子口戰(zhàn)役打開了紅軍進軍甘肅的大門,為后續(xù)部隊開辟了道路,同時也打出了軍威。
目前,這里已開辟了多處革命紀念的紅色景點。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朱李溝景區(qū)和一線天景區(qū),都曾經留下了當年紅軍戰(zhàn)士行軍的足跡。
如今,我們站在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館前,望著臘子口河兩岸的崇山峻嶺,耳邊似乎傳來隆隆的炮聲和密集的槍聲以及紅軍戰(zhàn)士奮勇殺敵的吶喊聲。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他們拋頭顱撒熱血,歷經千辛萬苦,值得我們后人思考和學習。他們頑強的斗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將與山河同在,跟日月同輝,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銘記這段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緬懷先烈遺志,沿著紅色足跡重走信仰之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fā)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馬小江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