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五月激情中文在线|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香蕉|永久亚洲精品ww在线观看|超级碰在线观看视频97

        1. <tt id="nem7v"></tt>
          <strike id="nem7v"><strike id="nem7v"><strong id="nem7v"></strong></strike></strike>
          <strike id="nem7v"><fieldset id="nem7v"><listing id="nem7v"></listing></fieldset></strike>
        2. <div id="nem7v"></div>

          手機蘭州新聞網(wǎng)

          首頁| 蘭州| 新聞| 政務(wù)| 房產(chǎn)| 旅游| 汽車| 教育| 財經(jīng)|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業(yè)| 企業(yè)| 蘭州日報| 蘭州晚報| 全媒體矩陣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本網(wǎng)專題>最新報道> 正文

          中山橋:見證金城滄桑巨變

          2021-06-21 07:22:16 智能朗讀:

          1949年8月26日,解放軍奪取黃河鐵橋
          1925年8月20日,蘭州黃河鐵橋
          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當時的甘肅省主席劉郁芬手書“中山橋”匾額,懸掛于鐵橋的牌匾上,“第一橋”從此改名為“中山橋”,沿用至今。    資料照片由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提供
          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部分展品
          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一角

          金城蘭州,一座歷史文化沉淀了幾千年的古城,奔騰不息的黃河穿城而過,層巒的白塔與蘭州群峰突兀對峙,歷史縱橫了兩千多年,掠掠雄獅,嘯嘯鐵騎,叮當駝鈴已絕塵遠去。然而這一座世界聞名的鐵橋,它卻像一部史詩般,饗刻著蘭州古往今來的變遷,它就是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橋。這座百年老橋與蘭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它見證著黃河和金城蘭州的歷史發(fā)展。

          蘭州作為西北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也曾是中原王朝確保絲綢之路暢通的重關(guān),蘭州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成:一條河,一碗面,一本書,一座橋。在蘭州黃河干流還沒有橋梁時,兩岸的百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黃河駭、黃河險,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guān)。黃河如同一把利劍切斷了兩岸的溝通,平安渡河便成了困擾黃河流域人民千年的難題,然而蘭州地處西北,經(jīng)濟與建設(shè)技術(shù)非常落后,想要敢為人先建橋,絕非易事,坎坷重重。

          說到建鐵橋不得不提到一位歷史人物——左宗棠。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晚清軍政重臣,在他擔任陜甘總督的十四年間,為蘭州帶來了一股新風,建工廠、辦貢院,并首次提出在蘭州修建鐵橋,但因洋商要價過高而未能實現(xiàn)。

          三十多年后,左宗棠未完成的心愿在后任的陜甘總督升允和蘭州道彭英甲的推動下開始了艱難實施……

          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升允出任陜甘總督,他敏銳地意識到外國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決定借助外國的先進技術(shù)與設(shè)備來實施建橋計劃,便委派蘭州道彭英甲與德國泰來洋行談判建橋事宜,并產(chǎn)生一份合同初稿。隨著合同的產(chǎn)生,反對意見也隨之到來,最為典型的是代理蘭州府付秉鑒,他從四個方面提出質(zhì)疑的問題,要求逐個考證,并在合同中詳細說明,以免日后雙方發(fā)生糾葛。升允同意與洋商繼續(xù)磋商,但同時也強調(diào):“不宜偏執(zhí)己見,故破成義”。經(jīng)商定:鐵橋為五孔,橋墩采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橋面中部為車道,兩側(cè)為人行道,全長250米,寬為8米,保固期為80年。終于在1906年10月28日正式簽訂包修蘭州黃河鐵橋的華文合同一式八份。合同中明確了橋墩的形狀、大小、數(shù)量等,一級鐵橋建成后,德方甘愿保固80年。

          建橋所需的材料設(shè)備,大至蒸汽機、水泥鋼筋,小到螺帽、鐵釘,全部從德國進口:建橋材料從德國運出,經(jīng)過地中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到達天津港,再通過鐵路運輸經(jīng)過北京,運到鄭州。從鄭州運至蘭州的這段路線是沒有鐵路的,完全靠騾馬大車、駱駝和人力推車,運輸路程長達兩千余公里,歷時23個月,完成36批總重約150萬斤材料運輸,運費耗銀12萬4千余兩,幾乎占了建橋總費用的一半。為了讓它中式化,在橋的南北兩岸各設(shè)一座牌廈,均由陜甘總督升允親筆題寫牌匾“第一橋”,兩塊牌匾的背面分別是“三邊利濟”、“九曲安瀾”。

          蘭州黃河鐵橋自光緒32年9月11日正式簽訂合同,到宣統(tǒng)元年6月11日告竣,同年8月19日正式通車。這座由美國人設(shè)計,德國人承建,蘭州人參與建設(shè)的“天下黃河第一橋”歷時三載,終成大功。為永久紀念這一功在當代的重大工程,1909年夏,護督毛慶蕃決定“于鐵橋兩頭刻石碑兩座”,并請前總督升允撰文,記述鐵橋的建造過程。

          1928年,甘肅省主席劉郁芬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第一橋”改名為“中山橋”沿用至今。1989年,中山橋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是中山橋一百周歲的生日,蘭州市政府在鐵橋南岸舉行“鐵橋百年”慶典活動。

          中山橋自建成至今,已走過了110個春秋。百年以來,中山橋經(jīng)歷了洪水沖刷、地震搖撼、車船碰撞以及戰(zhàn)爭的洗禮。歷經(jīng)滄桑之后,它依然如同一名堅強的戰(zhàn)士,用自己鋼鐵的脊梁,擔負起通達黃河兩岸的重任。它以雄健的身姿橫亙在黃河之上,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與世世代代每一個蘭州人一道,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走向未來。

          現(xiàn)如今,在蘭州黃河沿岸金城關(guān)內(nèi)還有一座蘭州黃河橋梁博物館,里面最搶眼的展區(qū)便是天下黃河第一橋的展區(qū),它占據(jù)整個展館的大部分區(qū)域,可見它在蘭州黃河橋梁史上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據(jù)館內(nèi)講解員介紹:“1941年11月,為了方便汽車通行,蘭州市政府公函拆除橋兩端的牌廈。1949 年 8 月 26 日,在解放蘭州戰(zhàn)役中,鐵橋橋面木板被焚,桿件及縱梁被槍彈打得通紅,但橋身安穩(wěn)如常。解放軍以奪得黃河鐵橋作為解放蘭州的標志。隨后,蘭州軍管會組織工程技術(shù)人員和工兵星夜搶修,于 9 月 6 日修竣通車。1954 年,國家撥款 60 萬元對鐵橋進行全面維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桿上端置拱式鋼梁。1989 年 8 月 9 日,一艘自重 260 噸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橋墩上,鐵橋遭受重創(chuàng),蘭州市當即組織技術(shù)力量進行搶修,使鐵橋轉(zhuǎn)危為安。同時,加寬了人行道,裝飾了橋身,鐵橋煥然一新,黃河鐵橋也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 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蘭州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黃河鐵橋誕生百年,雖歷經(jīng)滄桑,卻巍然屹立,雄偉的俯瞰歷史的風狂雨驟,它挺拔不屈的脊梁凝結(jié)為蘭州百年的城市記憶,成為蘭州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故土家園,是百里黃河風情線上靚麗的人文景觀和城市名片?!?/p>

          長達百年的相依相伴,中山橋已經(jīng)深烙在蘭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記憶底片。對于每一個普普通通的蘭州人而言,中山橋更像是一位親人,一位長者,在黃河之濱,對后輩兒孫和外來訪客講述著這座城市悠悠的古老歷史和黃河文化的點點滴滴……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瀟旋 文/圖

          來源: 蘭州日報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