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縣文廟街小學詩碑的故事—— 毛澤東首次公開朗誦《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首激勵并感動著無數(shù)人的詩作,毛澤東本人首次公開朗誦就是在甘肅定西市通渭縣文廟街小學?!?/p>
說起長征,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澤東的這首膾炙人口的長征詩。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長征詩作中最著名的一首。詩中體現(xiàn)出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蕩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的心。這首激勵并感動著無數(shù)人的詩作,毛澤東本人首次公開朗誦就是在甘肅定西市通渭縣文廟街小學。
斗轉星移,八十多年后,當人們再次走進文廟街小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褐色大理石貼面的“V”形詩碑。詩碑的中央,一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懸于正上方,詩碑正面兩翼分別鐫刻著毛澤東手跡《七律·長征》和紅軍長征路線略圖。
“1935年9月29日,陜甘支隊從榜羅鎮(zhèn)出發(fā),于當天到達通渭縣城,為從思想上、物質上做好進入陜北蘇區(qū)的準備,毛澤東向楊得志、肖華詢問了部隊情況后,決定全軍在通渭縣城休息三天,恢復體力,籌備糧草?!薄镀呗伞らL征》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時期以特有的方式首次公諸于世。長征以來,紅軍突破敵人重重封鎖,經(jīng)過雪山、草地和天險臘子口等一路的艱難險阻,最終在哈達鋪發(fā)現(xiàn)陜北根據(jù)地和陜北紅軍的消息,并在榜羅鎮(zhèn)會議上做出了到陜北去的決定,毛澤東在通渭期間的喜悅心情從詩中可見一斑。
據(jù)記載,這天下午,正在通渭縣城休整的陜甘支隊召開副排長以上干部會議,會場就設在城東的文廟街小學里。聶榮臻政委陪著毛主席來了,毛主席微笑著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用他那宏亮的聲音開始講話。他講了很多,從長征的意義,講到敵人的失敗,講到我們的勝利。最后,毛主席說,我寫了首詩讀給你們聽聽,不知行不行!接著,毛主席便高聲朗誦了這首《七律·長征》,會場上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張聞天同志的夫人劉英在其回憶錄《長征瑣憶》中也寫道:“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榜羅鎮(zhèn)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第二天到通渭城開干部會,毛主席詩興大發(fā),講話時即席吟誦了后來十分出名的《七律·長征》詩篇。”她還在回憶錄中寫道,“毛主席那偉大的胸襟,英雄的氣魄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激勵著我們,使我們感到有移山填海、開天辟地的力量?!?/p>
作為《七律·長征》詩首次發(fā)表紀念地,2000年9月29日,為了紀念毛澤東《七律·長征》發(fā)表六十五周年,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設計,通渭縣與上海電視臺攜手共建的《七律·長征》詩碑正式在文廟街小學落成。
這座“V”形紀念碑的設計還蘊藏著更豐富的含義:詩碑主體造型的“V”字,象征著中國革命在這里發(fā)生重大轉折,同時英文“victory”也是勝利的意思;另外,“V”字形狀若展開的翅膀,寓意祖國騰飛,而“V”形又是學校使用最多的一個符號,表示正確,象征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都是合格公民……閃閃發(fā)光的五角星象征著長征精神永放光芒;三層踏步象征著詩中的“三軍”,綠色的草坪象征著中國革命以農(nóng)村為根據(jù)地。
如今,這座詩碑不僅是文廟街小學的標志,更成為通渭當?shù)貥酥拘缘慕ㄖ?、重要的國防教育基地?/p>
□據(jù)《定西日報》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