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學子赴清水縣助農助學


“暑假結束了,這個假期的助農助學實踐活動太有意義了!”8月30日,蘭州陰雨連連,而蘭州大學隴上攻堅實踐團的師生們卻滿眼笑意。
這個暑假,他們來到天水市清水縣山門鎮(zhèn)大集村,用他們的方式助農助學,與鄉(xiāng)親們同吃同住,調研探訪基層扶貧工作隊,探究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開展方法及所遇難題。
直播帶貨助農
產業(yè)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根本驅動力,這個8月,蘭州大學隴上攻堅實踐團一到大集村就發(fā)現(xiàn)這里有產品卻沒市場,需要打開市場。年輕的大學生們轉換思路,利用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的模式,幫村民打開銷路。
團隊成員每天持續(xù)2-3小時直播,從場景選取到帶貨講稿的精心準備,從背靠青山到木耳大棚的實訪,隊員與村民一同采摘木耳,與駐村干部、村干部一同介紹。同時還進行農戶電商的培訓,包括講解抖音、微博、快手等直播平臺的不同特性和針對的不同人群、直播帶貨方法,以及從常規(guī)化基礎性語匯識記、發(fā)音、口語表達和創(chuàng)新化對接互聯(lián)網語匯普及新興詞匯概念等3大模塊進行普通話培訓,使之與“互聯(lián)網+”大時代潮流迅速融合,進而取得了電商扶貧的鄉(xiāng)村振興成效。
支教推普助學
在這次調研中,實踐團進入大集村教學點進行暑期支教活動。團隊成員精心編排課程,根據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調整課表內容,為孩子們開展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要課程,課外閱讀、繪畫入門、音樂鑒賞、體育健康四門活動課程,普通話詞匯教學、普通話口語表達、普通話詩歌朗誦等普通話集訓,并開設愛國黨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講座。
通訊員 曹濟麟 伏嬈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文/圖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