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見初心·總書記的時代印記 這棵香樟樹,是習近平捐種的
在福建省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里,一棵22年前栽下的香樟樹枝繁葉茂。這棵樹的故事,當地人時常念叨。
2000年,長汀建設河田世紀生態(tài)園(現水土保持科教園)。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得知后,特意托人送去1000元錢,捐種了一棵香樟樹。泛黃的捐種單上,寫著“收到河田世紀生態(tài)園捐種紀念樹款”,習近平的名字在“交款人”一欄。
科教園所在的河田鎮(zhèn),原名柳村。歷史上,因水土流失、山崩河潰,河與田連成一片,形成“柳村不見柳,河比田更高”的景象,于是有了“河田”之稱。這里,四周山嶺呈赤紅色,像一簇簇燃燒的火焰,盛夏時地表溫度最高70多攝氏度,能烤熟雞蛋,灼枯植物,一度被叫作“火焰山”。
當時的長汀縣,漫山遍野都是風化沙土,別說樹了,草都難長。1985年,遙感普查顯示,長汀水土流失面積高達146.2萬畝,占全縣面積的31.5%。當地傳唱著民謠:“頭頂大日頭,腳踩砂孤頭,三餐番薯頭,人窮地也瘦”“晴三天,塵滿面,雨三天,泥滿田,水淹火烤到哪年”……
1999年11月27日,是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劃時代的日子。這天上午,一輛中巴駛向河田。乘車趕來的,正是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
望著遠處紅土裸露的山頭,習近平神情嚴肅:“長汀水土流失是‘瘌痢頭’,是頑癥,久治不愈。”“要鍥而不舍、統籌規(guī)劃,用8到10年時間,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完成國土整治,造福百姓。”
長汀是經濟欠發(fā)達縣,靠自身力量難以完成這項任務,省里在政策、資金方面能給多大傾斜?習近平的表態(tài)斬釘截鐵:“就是傾斜到腰都彎了,也要繼續(xù)傾斜”!
轉年初,長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被列入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盡管省財政存在困難,但撥款還是由每年8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翻了10多倍。長汀大規(guī)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開。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五下長汀,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親自關心、指導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那些年,長汀建設水利工程涵養(yǎng)水源,植樹種草保持水土;鄉(xiāng)親們紛紛治溝整地,改造林田,向荒山濁水宣戰(zhàn)!
2004年6月,昔日水土流失區(qū)已是楊梅紅滿山。長汀百姓給已調往浙江工作的習近平捎去一籃楊梅,并在信中說:“衷心感謝您把治理我縣水土流失區(qū)的問題,作為當年福建省為民辦實事的一大項目,傾力支持,終見成效。如今,該地區(qū)水清了,山綠了,果實掛滿枝頭,長汀人民惦念您?!?/p>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2012年初,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點上,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當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又提到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對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子孫后代的事情,一定要一任接著一任鍥而不舍地抓下去,一抓到底,切實抓出實效?!?/p>
科教園里那棵香樟樹,見證著長汀這片紅土地上的綠色奇跡:20多年來,全縣水土流失率從23.82%降至6.78%,森林覆蓋率升至80.31%;2011年至2021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2378元、7085元提高到31769元、20587元?!吧焦狻⑺疂?、田瘦、人窮”一去不復返了。
長汀水土保持的成功實踐,是全國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樣板,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鮮活例證,也是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生動范例。
十八大以來,生態(tài)文明建設被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新發(fā)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習近平說:“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
10年來,習近平赴地方考察調研,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一項重要安排。碧波蕩漾的云南洱海邊,他和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在甘肅八步沙林場,他拿起開溝犁參與治沙勞動,強調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在廣西考察漓江陽朔段,他要求把保持山水生態(tài)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這也是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向國際社會發(fā)出的重要倡議。從作出實現“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到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再到積極參與全球環(huán)境治理,中國不斷向世界釋放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之路的強烈信號。
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習近平指出:“我之所以要盯住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不放,是因為如果不抓緊、不緊抓,任憑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問題不斷產生,我們就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趨勢,就是對中華民族和子孫后代不負責任。”
□據學習強國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