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絲路“明珠”,讓敦煌文化薪火相傳
第六屆敦煌文博會將于9月舉辦。2016年以來,敦煌文博會成功舉辦5屆,展會規(guī)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等不斷提高,已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引擎、敦煌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弘揚絲路精神、傳承敦煌文化的盛宴。
駝鈴陣陣,羌笛悠揚。敦煌,這顆絲綢之路上的明珠,以其雄渾厚重的歷史底蘊、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讓人流連忘返。如何做好新時代敦煌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無疑成為一個重要命題。
敦煌,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作為新時代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將敦煌文化發(fā)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和傳承。
首先,在加強對敦煌文化的保護和研究方面,應注重保護莫高窟這一中國重要的藝術寶庫之一。莫高窟保存著豐富多樣的壁畫和文物,我們需要加強其保護工作,并通過科技手段進行數字化保護,以確保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夠永久保存下來。同時,還應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并通過學術研究和專業(yè)展覽等形式向公眾普及敦煌文化知識。
其次,在注重敦煌文化創(chuàng)新傳承與表現方式方面,我們需要在傳統(tǒng)基礎上注入新元素、新思維??梢酝ㄟ^舞臺劇、音樂會、藝術展覽等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演繹,使得敦煌文化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同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全息投影等,將敦煌文化呈現給觀眾更加生動形象,增強觀賞體驗。近年來,敦煌市大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通過各種形式的演藝項目,將敦煌文化呈現給廣大觀眾。其中,《千手千眼》和《樂動敦煌》這兩部大型情景音畫劇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文化演藝項目的常態(tài)化演出和駐地表演,為游客提供了更多機會來接觸和了解敦煌文化。而借助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更能將敦煌文化藝術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讓人們對于敦煌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此外,在加強對敦煌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工作方面,我們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展覽、文化講座等活動,提升敦煌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高標準、高水平、高品質辦好各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鼓勵各地舉辦敦煌文化主題活動,不斷加強與其他城市、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拓寬敦煌文化的傳播范圍。
最后,在注重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敦煌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方面,我們應通過學校教育、社區(qū)活動等途徑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與引導。讓他們了解、喜愛并參與到敦煌文化的傳承中來。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莫高窟、舉辦藝術比賽等方式激發(fā)他們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歷史文化的興趣。
作為新時代的敦煌文化傳承者和傳播者,我們應該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無窮價值與魅力,將其珍貴遺產傳承下去,并讓更多人沉浸其中、傾心喜愛。同時,我們還要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呈現方式,使得傳統(tǒng)與現代在融合中互相輝映。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對敦煌文化的薪火相傳與持續(xù)發(fā)展,讓這顆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永遠閃耀著燦爛光芒。
張忠德
責任編輯:黃璐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