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 競爭對抗不符合時代潮流 ——推動中美關系回歸正軌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近日在華盛頓發(fā)表講話說,美國與中國的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美中經濟“脫鉤”或者各國不得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做法,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共贏的經濟關系”。應該說,耶倫這番話對于中美關系的定位是理性務實的。
中美關系如何發(fā)展,歸根到底取決于兩個大國對于彼此的認知。以合作面主導認知,雙邊關系就能朝好的方向發(fā)展;以競爭面主導認知乃至以競爭定義全部關系,對抗性就會不斷增強,就有滑入“新冷戰(zhàn)”深淵的風險。過去一段時間,人們看到美國對于改善中美關系的意愿在提升,但同時對華遏制打壓的議程并未減少,矛盾的信號反映出美國看多中美合作利好卻囿于零和對抗思維的糾結心態(tài),這也是中美關系歷經曲折反復的重要原因。當下美方理順對華關系,關鍵是樹立正確的對華認知,走出零和博弈思維,積累擴大合作面,持續(xù)推動中美關系穩(wěn)下來、好起來。
認知的第一個扣子扣錯了,就會帶來錯誤的政策導向。近年來,美方將中國視作“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系統(tǒng)性挑戰(zhàn)”,言必提競爭,美國對華戰(zhàn)略競爭也在一步步體系化、陣營化、意識形態(tài)化。在亞太地區(qū)推行所謂“印太戰(zhàn)略”,誘拉地區(qū)國家建立以遏制中國為主要目的的盟友體系;兜售“印太經濟框架”,強化“五眼聯(lián)盟”,炮制“四邊機制”、拼湊三邊安全伙伴關系,逼迫地區(qū)國家選邊站隊……一系列帶有“新冷戰(zhàn)”色彩的對華政策非但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且越發(fā)不得人心。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表示,其他國家并不將中國看作敵人,美國如果一意孤行與中國對抗,將會疏遠而非吸引其他國家,從而逐漸被孤立。
為了取得對華經濟競爭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美國一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為“筑墻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從推動所謂“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到出臺《通脹削減法案》等排他性歧視性產業(yè)政策,再到發(fā)布對外投資審查行政令,種種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的做法,本質上都是保護主義,不僅破壞市場規(guī)則和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也對中美經濟以及全球經濟造成負面沖擊。波士頓咨詢公司等機構估計,如果美國采取對華“技術硬脫鉤”政策,美國半導體企業(yè)受損更大。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近日在結束訪華行程時表示:“‘脫鉤’不是一個選項,我們的未來緊密相連?!?/p>
回顧過去幾年中美關系曲折歷程,美方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發(fā)展權益的問題上不斷挑釁,同時又提出要保持關系穩(wěn)定,避免沖突對抗,這種邏輯與現(xiàn)實自相矛盾的癥結,從根本上講,還是美方對中國、對世界、對自己的認知出了偏差。無論是挑動“全面對抗”,還是鼓吹“戰(zhàn)略競爭”,都偏離了中美關系的正確軌道。如果沿著零和博弈的思維處理中美關系,繼續(xù)以其所認定的“政治正確”來誤導對華政策,不僅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還可能使中美關系走向沖突對抗的終點。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員馬凱碩認為:“在中美兩國的和平較量中,美國決策者低估中華文明的力量和韌性將是一個嚴重錯誤。”
作為兩個大國,中美在貿易、技術、外交等領域既有合作也有競爭,不是你輸我贏、你死我活,而應當是你追我趕、共同進步。中國不回避競爭、不懼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公平、合理、良性的,有紅線、有禁區(qū),不能無視市場經濟規(guī)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更不能將核心利益問題作為競爭工具、挑釁手段。中國認為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有賽道有規(guī)則,可以在你追我趕中提升各自成績,就像運動員競技追求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突破自我,取得更好成績,而不是給其他運動員“使絆子”或惡意干擾,否則只會因為違規(guī)而被罰出局。
競爭更不是中美關系的全部。中美經濟互補性遠大于競爭性,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2022年中美貿易額達到近7600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體量這么大,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實屬正常。通過平等協(xié)商尋求雙贏方案,才是正確解決之道。當前形勢下,中美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不沖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兩國經濟深度融合,面臨新的發(fā)展任務,需要從對方發(fā)展當中獲益,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疫后復蘇、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qū)熱點問題,都離不開中美協(xié)調合作,這還是共同利益。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表示,“美中合作將極大推動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的努力,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消除全球貧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等。”
作為兩個大國,中美應從兩國共同利益和人類前途命運的高度,看一看誰能把國家治理得更好、讓本國人民安居樂業(yè),誰能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更大動能,誰能為應對全球挑戰(zhàn)提供更多公共產品,誰能為地區(qū)熱點問題提供更好解決方案,誰能讓全球80億人共同生存的這個星球更安全、更和平、更繁榮……概括而言,中美之間可以是合作之爭,看誰能團結更多國家解決全球問題;可以是紅利之爭,看誰能為世界帶來更多利益;可以是視野之爭,看誰能更好推動人類走向更高的文明。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指出:中美兩國都太大,不可能被別人主導;太特殊,不可能被轉化;太相互依賴,承受不起彼此孤立。
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必須融入歷史進步的潮流,遵循歷史發(fā)展的邏輯。競爭對抗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本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zhàn)。當今時代是和平發(fā)展互利共贏的時代,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不可逆轉,人類命運與共已經成為必須接受的現(xiàn)實。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對人類繁榮發(fā)展擔負著重要責任。通過合作共同開啟人類發(fā)展的新紀元,還是滑入大國沖突對抗的深淵,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跳出誰贏誰輸?shù)莫M隘視角,追求人類一起贏的高尚目標,應該成為新時代中美兩國的共同追求。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杜白羽 高文成
責任編輯:鐘磊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