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 有些競賽掛的是羊頭賣的是狗肉
先來看新聞:教育部決定撤銷“致敬英雄”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主題教育競賽活動資格,因為該競賽存在私設子賽項、層層轉包、違規(guī)收費、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違反了相關規(guī)定。教育部呼吁其他競賽主辦單位嚴格遵守公益性原則,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嚴禁與招生入學關聯(lián)掛鉤。同時提醒廣大學生及家長不要參加違規(guī)競賽,發(fā)現(xiàn)違規(guī)問題線索可向教育部門反映。
中小學生需不需要競賽?答案是肯定的。組織競賽的初衷在于給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跑道”,讓人才在你追我趕中冒出來。競賽可以成為開展素質教育的抓手,也有利于不拘一格選人才。但曾幾何時,各類名目的全國性競賽過多過濫。有的偏重經(jīng)濟利益,巧立名目亂收費;有的與升學擇校相掛鉤,給學生和家長帶來負擔;有的成了指揮棒,導致超前學習、偏難怪題成風,干擾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2018年以來,教育部持續(xù)規(guī)范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屢次出臺“禁賽令”,大幅削減了競賽數(shù)量,基本斬斷了競賽與招生、考試、培訓掛鉤的利益鏈,有效遏制了競賽橫生的亂象。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俗稱“白名單”,共有44項競賽進入“白名單”。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這些競賽活動應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不得向學生、學校收取費用,做到“零收費”;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和其他機構不得組織承辦或組織中小學生參加“白名單”之外的任何競賽活動。
但受利益驅使,違規(guī)競賽時有發(fā)生,原因何在?一些家長把競賽活動當成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重要指標之一,認為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捷徑”。為了讓孩子能夠在這方面“出奇制勝”,既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也不考慮孩子的所思所想,趕鴨子上架,將孩子送入培訓機構去培訓。另一方面,一些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推波助瀾,樂見其成。它們借著學科競賽的“東風”,在社會上,在家長中,挖空心思“兜售”錯誤的觀念,千方百計點燃家長的焦慮之情,讓家長在“為了孩子好”的心境中,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于是一些競賽活動變了質、變了味兒。
不客氣地講,一些學生獲獎的前提,是家長的精心謀劃和資源投入。幾年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多個獲獎項目因遠遠超出參賽小學生認知范圍,而引起造假質疑和爭議。其中,云南省昆明市一六年級小學生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獎項目確認是父親代勞。
競賽目的不是讓學生“優(yōu)勝劣汰”,而是發(fā)掘青少年學習潛能、激發(fā)學生在特定領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競賽活動回歸初心,小馬飛刀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剝離競賽獲獎證書的附加值,徹底斬斷招生錄取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中小學生競賽獲獎之間的千絲萬縷聯(lián)系,讓中小學生競賽獲獎證書完全失去升學加分功能、助力作用,只成為一份成績證明。
讓競賽活動回歸“興趣”本義,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小馬飛刀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