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著急減衣服 千萬小心“倒春寒”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yī)院供圖
盡管已經入春,但天氣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尤其北方地區(qū)“倒春寒”還比較明顯。3月5日,甘肅省第三人民醫(yī)院“健康大喇”發(fā)布健康提示:“倒春寒”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較大影響,天氣突然變冷會導致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復發(fā)或加重,體弱人群特別是老人和兒童要格外注意。
初春時節(jié),千萬別著急減衣服
初春到來,氣溫雖然逐漸回升,但冷空氣不時襲來,使天氣忽冷忽熱,此時如果著急脫去冬裝,很容易感冒,因為人對這樣的變化還沒有準備好。氣溫回升并穩(wěn)定在15℃之前,老人、兒童、產婦,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患者最好不要著急減衣。
春季穿衣仍應注重保暖,逐漸減衣。人身體下部的血液循環(huán)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因此宜“上薄下厚”,即先減上衣,后減下裝,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點,不要過早穿著外露足踝或過薄的鞋襪。也不要過早摘掉帽子、圍巾,以免遭受風寒,出現感冒癥狀。外出時,衣服做分層保暖和防風,這樣可以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增減衣服。免疫力低下的老人要盡量減少外出次數和時間,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時還可戴上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
不同人群的保暖部位各有重點。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要做好頸、腰、胸椎等部位的保暖。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手足關節(jié)疼痛最為常見,手足是最需要保暖的部位。此外,頭部、臉部、頸部、腰部、腹部,特別是口、鼻、耳等是最易受寒冷侵襲的部位,在“春捂”時也應該重點關注。
“倒春寒”容易擊倒以下三類人
一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減弱,一遇到“倒春寒”,血壓波動增大,容易誘發(fā)卒中、心肌梗死等。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病率明顯增高,是因為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二是兒童。兒童的免疫功能相對較弱,對“倒春寒”難以適應,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乘虛而入,容易患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傳染性疾病。
三是女性。女性膝關節(jié)對冷空氣刺激的反應較男性更大,遭受冷空氣侵襲后,關節(jié)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久而久之發(fā)生關節(jié)炎。
這些疾病最怕“倒春寒”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發(fā)生“倒春寒”,人遇到冷空氣刺激后,氣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損,繼而使氣道反應性增高,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呼吸困難等。體質弱的老人和兒童,應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著涼。
◇心腦血管疾病
由于早晚溫差較大,發(fā)生心肌梗死者明顯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很敏感,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fā)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卒中意外也十分多見,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夜間上廁所或早上剛起床時,容易出現卒中。春季容易出現血壓和心率的波動,睡眠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規(guī)律服藥,千萬不要自行減藥,要規(guī)律監(jiān)測血壓,若發(fā)現血壓異常波動,如收縮壓大于160毫米汞柱等情況,應積極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
◇胃腸道疾病
氣溫較低時,人們往往容易出現胃腸道疾病,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引發(fā)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特別是慢性胃腸疾病患者在春季要注意保暖,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yǎng)胃,多喝熱水,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一日三餐要規(guī)律。
◇過敏性疾病
春季也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皮膚病患者,遇到“倒春寒”或花絮拂面、粉塵飛揚時,容易發(fā)病,甚至癥狀加重。因此,這些患者出門要戴口罩,減少外出次數。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田小東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