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治學、身先垂范的好老師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蘭大教授吳王鎖

1978年,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和煦春風,他在恢復高考后第二屆考入蘭州大學。從蘭大學子到蘭大教師,再到終生蘭大人,奮戰(zhàn)在教學科研一線的他,堅守甘肅40余載。
從教以來,他始終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信念;堅守“鑄劍強國、核以道和”的事業(yè);努力“講好一門課,影響眾多人”,做潛心治學、身先垂范的“四有”好老師。今年,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就是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吳王鎖。
當年,正值青春的吳王鎖借著改革的春風,成為了蘭州大學的一名學生。從此,他與甘肅結下了不解之緣。
40年來,吳王鎖一直堅守教學科研一線,扎根祖國西部,筑夢蘭大。他立足小學科,爭做“大先生”,開拓了核科學研究新領域,培養(yǎng)了數百名核化學、放射化學及核技術應用緊缺專門人才,主講10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其中《走近核科學技術》獲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
“吳老師在科研方面很嚴謹,我們的本科畢業(yè)設計也會詳細、認真地進行指導,他在教學方面有很多經驗,可以把專業(yè)的知識很通俗地傳授給非專業(yè)的學生?!?他的研究生吳涵玉說。
其實,吳王鎖的本科專業(yè)是有機化學,后來機緣巧合攻讀了放射化學專業(yè)研究生。而他也總喜歡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名吃‘核’飯的教書匠,在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工作?!?/p>
吳王鎖是陜西人,作為村子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年輕人,蘭大是他開始科研學習的第一站。此后幾十年里,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吳王鎖都堅守育人初衷,借助三尺講臺,不斷凝練核學特色,不斷弘揚兩彈精神,全力提升育人水平,做“核以道和”的開拓者。
這些年,他把上好課作為第一要務,努力將自己主講的課程從校內講到校外,從業(yè)內講到業(yè)外,從國內講到國外,從基層講到高層。
如今的吳王鎖早已是桃李芬芳,共培養(yǎng)碩士生5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10余名。
作為核學科帶頭人,吳王鎖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核工業(yè)是高科技戰(zhàn)略產業(yè),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也是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標志。置身于國際科技教育大變局中,吳王鎖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充分挖掘資源,為高放廢物處置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有力推進“蘭州·中國能谷”建設,持續(xù)為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積聚力量。
在吳王鎖看來,“選擇了一種職業(yè),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人民教師,就需要我們淡泊名利。”4月28日,2022年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舉行,吳王鎖獲得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面對榮譽,吳王鎖言辭謙遜而懇切:“我只是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勞模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p>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文艷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