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橋與元通黃河橋 向西是歷史 東望是新星
橋城蘭州
開篇的話
因為黃河穿城而過,所以橋成了蘭州人生活的一部分,蘭州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座橋城。從一種記憶到一種情懷,從帶來便利到成為一種景觀,跨河之橋正在成為蘭州的又一張名片。
橋不僅大大方便了兩岸居民的出行,同時也成了黃河風情線上一道靚麗的景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也成了一道風景,正如詩人卞之琳《斷章》中寫到的那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p>
從今天開始,本報記者走近蘭州的橋,講述“橋城”蘭州關(guān)于橋的故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志彬
蘭州有很多橋,最著名的當屬中山橋,也叫蘭州黃河鐵橋。它于1909年建成,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中山橋。你知道嗎,蘭州黃河鐵橋建成之前,黃河上沒有一座固定的橋梁,這也是它被稱作“黃河第一橋”的原因。而與它距離最近的元通黃河橋,卻是蘭州黃河段最年輕的橋,他們相差108歲,相距800米。當人們駐足兩橋之間,向西看瞧見的是百年歷史,向東望看到的是璀璨新星。
中山橋:天塹變通途 功不可沒
黃河之水把蘭州劈成了兩半,而中山橋讓天塹變成了通途??芍^功不可沒!1908年5月9日,蘭州黃河鐵橋工程正式開工。由美國橋梁公司設(shè)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建設(shè)完成,所有的建材都是從天津運至蘭州。1909年8月19日,蘭州黃河鐵橋竣工通行。最初建成時并沒有上方的拱形鋼架,這是1954年為使鐵橋更加美觀堅固而加設(shè)的。
在抗日戰(zhàn)爭之前,中山橋是橘紅色的,為了避免遭受轟炸而改成了灰色。直到今天走在中山橋上,仍舊可以看到蘭州解放戰(zhàn)爭時留下的彈痕,可以看到遺留的紅色。
中山橋長233.5米,總寬8.36米,北側(cè)是白塔山,南側(cè)則為中山路。為了更好的保護這座老橋,自2013年起禁止機動車輛通行。如今,中山橋是每一位外地游客打卡的網(wǎng)紅橋。在這里可以看夕陽西下,看河水滔滔向東奔流,看羊皮筏子、游輪穿橋而過,看夜晚的中山橋與白塔山燈光璀璨。百年過去,中山橋經(jīng)歷了風吹雨打、車船碰撞和戰(zhàn)爭的洗禮,仍舊傲然立于黃河之上,見證著蘭州蛻變和發(fā)展!
元通黃河橋:蘭州最年輕的跨河橋
如果不是來蘭州,你一定想象不到,一座跨河橋的底下隱藏著一處寶藏福地。這就是位于元通黃河橋下的黃河食渡。在這里可以品嘗西北美食小吃,可以穿越到張騫出塞的西域涼州,聽三千里駝鈴聲??梢源┰降饺寺暥Ψ械拈L安,賞盛世繁華。
元通黃河橋就在中山橋東側(cè)800米處,它于2017年通車,是蘭州最年輕的跨河大橋。大橋最大跨度150米,是黃河蘭州段上最大的橋梁跨度,也是蘭州唯一一座在大橋中央建設(shè)觀景平臺的跨河大橋。全長459米,寬26米,連接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和廟灘子地帶。元通黃河大橋建造之前,居住在黃河北一帶的居民有十萬人之多,而黃河北廟灘子、九州等地的車輛只能集中在城關(guān)黃河大橋通行,車輛擁堵致使城關(guān)黃河大橋的通行壓力巨大,人們的出行成本也增高,它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黃河南北通行狀況。
元通黃河橋橋南直通通渭路,這條街把蘭州的歷史和文化都鑲嵌在墻壁的櫥窗里。走累了就去嘗一嘗蘭州本地名小吃馬三洋芋片,還有以西北民族菜系著稱的馬老六餐廳。通渭路盡頭則是蘭州最繁華的步行街——張掖路步行街,白日高樓林立、商鋪繁盛,夜晚燈火璀璨、夜市熱鬧,這里也是本地人和游客最喜愛購物的一條街。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