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鋒 點畫藏大千 筆墨見情懷













■人物簡介
張斌鋒,1963年出生,筆名寶鍔,大學文化程度,鎮(zhèn)原縣臨涇人。畢業(yè)于中書協(xié)培訓中心,師從張改琴、李松,胡立民,郝國良等,現為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慶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慶陽市中老年書協(xié)會員,鎮(zhèn)原縣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作品入展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軍書法展;
第七屆絲綢之路(龍泉杯)全國名家書畫作品展,并獲優(yōu)秀獎;獲甘肅省書法最高獎——第四屆“張芝獎”藝術獎;甘肅省首屆書法篆刻展并獲獎 ;入展建國90周年紅色南梁書法展,并獲優(yōu)秀獎。
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書法藝術鑒賞》,出版有《張斌鋒書法作品集》《張斌鋒書畫集》等。
文化鎮(zhèn)原,書道千秋。鎮(zhèn)原被譽為“中國書法之鄉(xiāng)”,源其厚重的文化底蘊。知書達禮,讀書重教;克己復禮,修身齊家。
在這片墨香四溢的土地上,幾乎家家藏字畫,人人學書畫,擁有超過10萬之眾的書畫愛好者,一個強大的書畫隊伍已初具規(guī)模。
這些學習書法的人中,一人一筆調,男女老少齊上陣,不單純習練書寫的技法,更注重自身的修為悟道。
書道法度固然重要,修身、養(yǎng)性、悟道,才是藝術的訴求和本源。而作為職業(yè)醫(yī)師的張斌鋒,更是在行醫(yī)之余,潛心書法藝術的習練與創(chuàng)作,臨池不輟幾十年。
他先后得到翟萬益、張改琴等書法大家的教誨,形成了自己渾厚質樸、自然靈動、清朗超然的書法藝術風格。其作品更是多次在國家、省、市級大展中入展、獲獎,書體涉及真、草、隸、篆諸體。
張斌鋒出生于隴上書法大家庭—鎮(zhèn)原縣臨涇鄉(xiāng),幼承庭訓,耳濡目染,從一筆一劃學起,辨人文之道,識天地萬物,悟書法之妙。
書法講究意境與情操,二者具備方顯藝術之美。張斌鋒自幼勤學苦修,數十年如一日,有子敬之資,汲茹河之水,博四鄰之譽,得大家推崇。
在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一幅幅筆墨佳作中,那點畫之間深藏大千世界,墨色濃淡之處更是彰顯醫(yī)者情懷。拙樸之態(tài),靈秀之美,散淡柔和,飄逸隨意。達陰陽中和之旨,脫書法拘泥之態(tài)。其貌其形,隨于心而出妙逸,獲張宸樞、鄧博五、蔣玉書先生之法,亦得眾妙之道。
張斌鋒不滿足于已有之成績,師從翟萬益、張改琴、郝國良等書法大家,經常拜師求藝,不斷學習進取,形成了自己風格的行楷隸篆。
此外,劉柄森、歐陽中石、李鐸、申萬勝等當代書法大家也先后為他指點一二,令其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恍然大悟,觀知自我。
而張斌鋒也是在數次的眼前一亮后,開始重新打量“二王”,遍臨諸帖,傾力在藝海中尋找著意境之蓬萊,于墨色中感悟著書法之情景。
張斌鋒時年五十有六,書品人品,在書法界頗具名聲。他以水滴石穿之精神,陶煉自修,不廢初心。朝臨暮書,鉆研字形、結構、間架,心追手臨,以致神韻俱豐,境界高邁。謀章布局,不經意間,充溢著率真豁達、樸實耿介的旨趣。
細觀他的書法作品,其筆墨酣飽、氣韻流暢,豐厚雍容、耐看耐品,在繼承了中華書法傳統(tǒng)精髓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屬于自己的東西,并注入了時代的元素。
書法之妙,全在用筆。而張斌鋒下筆更是剛勁有力, 遒然渾厚,運筆精準,力透紙背,如行云流水,渾然天成,完美呈現了一位書法藝術家的藝術水準。
舊時,老中醫(yī)帶徒有四句話:“一手好字,二會雙簧,三指按脈,四季衣裳”。這概括了一個有學養(yǎng)的中醫(yī)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其中“一手好字”被列為第一條,這確實是中醫(yī)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也是一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表現,同時也是人們養(yǎng)生的重要手段?!睆埍箐h告訴記者:“因為書法不僅僅是用手寫,更是用心寫,需要心境的平逸與和諧。內涵即書法所表達的意蘊和情趣,而歷代中醫(yī)名家都具有很好的書法功底,并對他們的醫(yī)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醫(yī)學其實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彼f:“一個優(yōu)秀的醫(yī)生,不但能從身體上解決患者的病痛,也能讓病人在心境上得到升華,這就是高超的水平。此外,學好書法要多看,多練,學好醫(yī)學更是如此,一般需要十年以上才能打造一個初步成才的醫(yī)生,這也是一個手熟的過程?!?/p>
他認為:“練習書法的人很多,但成為大師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勤練固然可以寫好,但是要想胸有成竹也是講究天分的。醫(yī)學也是如此,別的不說,光入門的成績要求就在眾學科之上?!?/p>
張斌鋒是個細心,嚴謹的人,在他每次倒墨展紙之時,總會精心調配墨汁的濃淡,算好落字的位置,想好書寫的內容,略微思索方能下筆疾書。
筆墨之間、 一字見心,時而瀟灑奔放、龍飛鳳舞,時而含蓄內斂、收放有度。通幅下來,干凈利落、井井有條,字勢與文意渾然天成,有高山流水之勢,大氣磅礴之美,令人驚嘆叫絕。
生活中,張斌鋒也是一個謙和、大氣之人,每每聊到書法藝術,無論你是達官貴顯,還是平民百姓,他都一視同仁,細心地講解其中的內涵與奧妙。當聊的津津有味,恰到好處之時,他都會不擇紙筆,揮毫潑墨。
“總之,書法美化人生,書法成就人生?!睆埍箐h由衷地說:“書法與人生緊密相關,互為影響,互相促進,共同升華。人生需要美化,生活需要美好,為實現這個目標,就要修養(yǎng)自我,規(guī)范自我,發(fā)展自我,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書法。一個有藝術追求,藝術修養(yǎng)的人,他的人生也應該是絢爛多姿的。”
“每一幅書法作品,我們只要認真觀賞就能感悟出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時的心態(tài),是平靜或是高昂,是憂傷或是快樂?!彼f:“實際上,書法作品里面的每個字,都袒露出書家內心的起伏波動,是真摯情感的最真流露。學習書法離不開法度,就如我們做人離不開原則。一個人的品德、內涵、審美、志趣、思想、學養(yǎng)等方面的彰顯,都能在那簡單筆墨的線條中反映出來,是對人生命節(jié)奏的一種最直接的表達。”
自古就有“壽從筆端來”之說法。特別在現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讓好多人的精神都時時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下。無形中破壞了人的內在系統(tǒng)的平衡穩(wěn)定,而影響了身心健康。
對此,張斌鋒認為:“練字則可以養(yǎng)心、養(yǎng)性、養(yǎng)神、養(yǎng)生,能調節(jié)人的氣血以至平和,滌凈情懷與放松了神經,最終達到心理與生理的平衡,是任何一種藥物都不可以替代的自然醫(yī)療。真正能做到寵辱不驚,心如止水,達到超脫塵濁之境界,又豈不能健康呢?”
“雖然有人常說生命在于運動,但寫書法其實也是在動,只是靜態(tài)的柔性運動?!彼f:“現代醫(yī)學也研究證實,握筆揮毫能使人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達到平衡,肌肉與關節(jié)得到了恰當很好的鍛煉。那是一管在握、萬念俱消?!?/p>
古人云“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正如張斌鋒本人所講:“我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作為農民出身,也沒有令人羨慕的天賦,在行醫(yī)之間,在業(yè)余時間深鉆細研,刻苦求學,只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和鍥而不舍的堅持。希望自己對書法的熱愛能感染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喜愛、研究書法,把祖國的書法藝術傳承下去?!?/p>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