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出人命,誰來擔責任?
如果吵架被“氣死”,對方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11月6日,白銀市靖遠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因吵架“氣死人”的糾紛案件。法庭最終認定王某死亡與被告張某的詢問行為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依法駁回王某家屬的訴訟請求。
今年6月12日14時許,王某及其家人乘坐由張某駕駛的某運輸公司公交車回家。上車后,王某在未告知其下車地點的情況下以投幣的方式支付了車費。由于公交車實行分段計費,駕駛員張某遂詢問王某等人的車費是否支付合適。不料此舉此引起王某極大不滿,他與張某發(fā)生爭吵。其間,王某家人進行了勸說。14時26分,王某及其家人到站下車回家。15時18分,回家后的王某因氣憤難忍出現(xiàn)持續(xù)胸痛并導致死亡。
王某家屬認為,張某在明知王某患有心臟病的情況下仍與其爭吵,以至誘發(fā)王某病發(fā)致其死亡,應對該死亡結果承擔直接責任;某運輸公司作為實際承運人,因管理不善導致王某死亡,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某運輸公司系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若法定代表人不能證明其財產獨立于公司財產,應與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為此,王某家屬訴至法院,要求由張某、某運輸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靖遠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該案爭議焦點為張某詢問投票事宜與王某死亡的事實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張某在公交車上詢問王某投票事宜,是其作為公交車駕駛員正常的履職行為,并未超出必要限度。錄音顯示,在詢問過程中,張某始終未有過激語言,其與王某之間也沒有發(fā)生肢體沖突和拉扯行為,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張某存在其他不當行為。張某詢問王某投票事宜的行為本身未造成王某死亡。雖然從時間上看,張某詢問投票事宜行為與王某死亡后果是先后發(fā)生的,但王某已到站下車,且是在家中發(fā)生心跳呼吸停止。根據(jù)急救病歷中家屬代訴“王某于數(shù)天前出現(xiàn)間斷胸痛、胸悶,當時未引起患者及家屬重視,未進行任何診療”,且王某患高血壓、糖尿病多年。其死亡后,家屬對死亡原因也未進行鑒定。王某的死亡與張某詢問行為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王某家屬亦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其主張,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應當由其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最終,法庭依法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萬盈
責任編輯:馬和相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