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罐里的童年
閑來無事,和幾個朋友到舊貨市場,以期能淘換些裝飾屋子的小玩意兒。剛走到一個瓷器攤,我的目光便被角落里一只不起眼的罐子吸引住了,那是一只通體白色的瓷罐,罐身和蓋子上綴有青花紋路。不知是年代過于久遠還是做舊的緣故,它的白隱約透著一股“土氣”。
看著它,我不禁想到了爺爺廂房里那只同樣土氣、不起眼的小糖罐。
我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在鄉(xiāng)下度過的。家里的堂兄弟姐妹很多,大人們忙于奔波,只能把我們這些小孩子送到鄉(xiāng)下的“聚集地”,而在他們中間,我是最小的,年齡小,長得也小。
那時,村子里只有一個小賣部,售賣的物品,種類屈指可數(shù)。但唯獨糖果種類豐富,算是為數(shù)不多我們可以買得起的美味零食。每月領到零花錢時,我們會把錢集中上交給我們之間的“財政大臣”——大表姐,讓她作為代表去買糖果。當大表姐小心翼翼捧著一把“寶貝”回來時,每次還沒走到門口,大家就會哄堂而上洗劫一空。
我個子不高,每次都搶不過比我足足高上半個頭的哥哥姐姐們,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非常失落,經常獨自坐在門檻上發(fā)呆。
終于,爺爺發(fā)現(xiàn)了我的心事。一天吃完早飯,趁哥哥姐姐們出去玩耍的間隙,他神秘地把我拉進廂房,從高腳木柜上拿出一個黑不溜秋的小瓷罐,沖我眨眨眼,示意我打開,里面竟然裝滿了各式各樣的糖果。他拿出一顆剝開糖紙放進我嘴里,問:“甜嗎?”我使勁地點了點頭,貪婪地吮吸著那份獨屬于我的甜。爺爺粗糙的大手,在我的頭上撫摸兩下,對我說:“先嘗到的甜,不算甜。等你長大了,能自己伸手夠到這罐子里的甜,才是真的甜?!?/p>
那是我第一次從糖罐里聽到爺爺?shù)恼軐W,小小的我當時并不能理解那話里的深意,只暗下決心要快快長大。
爺爺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田埂土地是他打了大半輩子的老朋友。黃昏時,他最喜歡帶著我坐到田埂上,一一向我介紹老朋友家里的“孩子們”,有時是小麥,有時是玉米,有時是紅薯。講至興處,爺爺也會冷不丁向我提問:“小寶,你知道紅薯為什么長在地里嗎?”我搖搖頭表示不知。這時,爺爺會跳下田埂,從口袋里掏出兩顆糖,一顆給我,一顆給自己,沾滿泥土的布鞋在厚實的土地上跺兩腳對我說:“別人不輕易看見的都是寶貝,就跟嘴里這顆糖一樣,你要一層一層剝開糖紙才能吃到。外表好看,內里也要襯的上?!?/p>
夜色漸濃,爺爺會從田埂上站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拉著我一起回家。一大一小兩道影子走在灑滿金色的田野上,慢慢走向回家的路。
爺爺讀書不多,他糖罐里的哲學卻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時代,成了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養(yǎng)料。
瓷罐里小小的糖果,每一顆都包含著爺爺精挑細選的愛。
□陳倩倩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