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一桂筆下的蘭州名山勝水
愛好書畫的人大都知道鄒一桂擅長工筆花卉,枝葉分布自然,花冠舒卷自如,設(shè)色明凈古艷。但很少知道鄒一桂亦能作山水,近日,致力于搜集隴右老照片資料的袁鵬先生從網(wǎng)上搜尋到鄒一桂的山水冊頁,傳給我欣賞,系鄒一桂游覽陜甘,描繪西北山水的作品,并題跋自作詩,詩畫互補,可以領(lǐng)略清康熙雍正時期西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其中有蘭州的兩幅。
鄒一桂(1688年-1772年),字原褒,號小山,又號讓卿,晚號二知老人,江蘇無錫人。父鄒熙森為書畫家,富藏名畫。因此,他一邊讀四書五經(jīng),作八股文,寫試帖詩,一邊揮毫作畫,功名畫藝兩不誤。雍正五年(1727年)42歲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都察院云南道御史,外放貴州學(xué)政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
鄒一桂42歲前,科場蹭蹬20多年,家道中落,生活艱難,奔波各地,游幕為生??滴跤赫g,清廷用兵西北,陜甘軍書傍午,各文武高官禮聘文士入幕,參贊軍事,因此東南一帶文士如過江之鯽,奔赴西北。鄒一桂為生活所迫,亦赴西北入幕。據(jù)鄒一桂《小山詩抄》西北游詩作可知,自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五日起,鄒一桂從長安西行,過咸陽渡,經(jīng)邠州,越六盤山,過會寧,于三月二日,抵達(dá)蘭州,逗留半年多,一度為道臺張某幕僚,張某設(shè)立義學(xué),令鄒一桂批閱學(xué)生八股文、試帖詩,鄒一桂老于此道,點撥誘導(dǎo)到位,學(xué)生課業(yè)大進,是年秋,六名學(xué)生考中生員(秀才)。鄒一桂賦詩紀(jì)事:“欣開講幄揖諸生,正好論文忽又行。領(lǐng)取一杯相別意,座中雙唱采芹聲?!睂W(xué)生很為感念,鄒一桂東返時都來餞行。
在蘭州期間,鄒一桂登臨游皋蘭山,借宿五泉寺。夏初,游歷黃河之濱,北望白塔山,西游蓮花池。中秋節(jié),天高氣爽,孤身在外,思家心切,遂清晨出游,信步至黃河鎮(zhèn)遠(yuǎn)浮橋,見山水曠朗,心境一開。秋暮后,東返,又過清嵐山。十月十日,抵達(dá)關(guān)中。
皋蘭山五泉山
期間,鄒一桂觸景生情,賦詩吟詠蘭州,染毫描繪蘭州,所繪皋蘭山、白塔山兩幅山水傳世。皋蘭山一幅,繪于初夏,以雄峻挺拔的皋蘭山為背景,染以淡淡赭石,皴筆簡略,借鑒西洋畫技法,表現(xiàn)山之陰陽向背,富有立體感,遠(yuǎn)山則用暈染法,體現(xiàn)皋蘭山之縱深。而著意經(jīng)營溝壑中五泉山的山光水色,古柳高楊掩映亭臺樓閣,酒樓酒旗飄拂,瀑布三疊,半空瀉落,似聞轟隆聲響,溪流潺潺,彎彎曲曲穿谷而下。溝壑富蘊生機,背景童山濯濯,形成強烈對比。
畫幅上端,鄒一桂題自作《皋蘭五泉》“乙巳初夏寫”,鈐朱文篆印“蓉湖”,詩末鈐朱文篆印“山水”。乙巳為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詩人正值四十歲盛年。
此詩云:
以貌取人夫子羽,人固有之山亦然。此山遠(yuǎn)望若無色,誰識靜覷多奇妍。天公解事三日雨,一洗枯槁容顏鮮。濛濛紫氣漫山谷,馬足踏處穿云煙。殘紅瘦盡遍新綠,柳花飛絮搖青簾。層巒嵸級憩更上,回身四望山綿連。黃河西挾洮水至,欺山侮郭侵原田。欲行且止如有待,長蛇四顧首尾延。老僧汲井夸土物,地爐號蚓鳴山泉。條廊曲檻叢木杪,下聽飛瀑噴潺湲。主人好事客盡頑,襟袂爽利手足便。劃然長嘯在絕頂,舉手欲辟青云關(guān)。黑潭試探老蛟窟,青苔細(xì)雨飛珠簾。撲眉清冷坐難久,林壑雖好歸言還。吳山越水舊名勝,雕飾過甚傷天全。不如此山類仁智,中具百竅外樸堅。藏輝蘊秀意不盡,留取真色還空禪。 會茲便當(dāng)惜馀景,明日再訪清池蓮。
首句“子羽”,傳為視力極好的人,典出《列子·湯問》。首十句寫遠(yuǎn)望皋蘭山干枯無色,初夏幾天雨后,呈現(xiàn)“蘭山煙雨”景觀,洗凈干槁,容顏鮮活,紫氣濛濛,云煙纏繞,滿山碧綠,柳絮飛揚,酒望子輕輕搖動,正值四月八五泉山廟會時節(jié)。后八句寫詩人登臨五泉山,縱目四望,黃河匯入洮河滾滾穿山西來,水勢浩大,逼近城池。龍尾山首尾相接,朝西落于河邊。老僧汲泉水烹茶,款待詩人,夸說蘭州風(fēng)物?!暗貭t號蚓鳴山泉”化用蘇東坡《次韻柳子玉二首地爐》“細(xì)聲蚯蚓發(fā)銀瓶”句。接后八句寫長廊曲欄隱藏在叢林樹冠中,飛瀑訇訇,溪流潺湲。詩人盡興玩賞,健步極頂長嘯,意欲打開青云繚繞中的天門。雨水匯集潭深黑,似藏老蛟。細(xì)雨綿綿織就飛珠簾,苔蘚更為青翠。不覺有幾分寒意,不堪久坐,悠然暗生鄉(xiāng)愁。其中“舉手欲辟青云關(guān)”化用李白《游泰山》“捫蘿欲就語,卻掩青云關(guān)”句。末八句抒發(fā)感會,故鄉(xiāng)江南吳越名勝園林甚多,疊石累山,雕飾太過,傷其天然情趣。不如皋蘭山五泉山純?nèi)徽嫔秸嫠?,蘊藏自然景觀。這是因為生長在江南佳麗地的鄒一桂,慣看江浙青山綠水,見到黃土高原的干山枯嶺,頓覺異樣,又見其溝壑中隱藏天然林泉,更覺奇觀。
白塔山及黃河景觀
雍正三年初夏,鄒一桂出蘭州城,觀黃河勝景,近察黃河鎮(zhèn)遠(yuǎn)浮橋,仰望“白塔層巒”,繪就《白塔山》山水畫。遠(yuǎn)景為九州臺,高峻入云,近景為白塔山,側(cè)重繪寫層巒疊嶂中的白塔三峰:正中為慈恩寺,白塔高聳如文筆,塔前為接引殿,塔后為地藏殿,左右為廂房,接引殿前為三大士殿,供奉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亦即三大菩薩。山脊自上而下一字排開十個小殿,供奉十殿閻王,最下為玉皇閣,約略位于三臺大廳。表示“天即”“乾”的玉皇閣處于山麓,表示“地即”“坤”的地藏寺位于山頂,構(gòu)成“地天泰”的格局,蘊含《易經(jīng)》泰卦的含義:乾為天,應(yīng)該在上,坤為地,應(yīng)該在下,而泰卦卻相反,上坤下乾,這種卦象表示通泰吉祥,鴻運當(dāng)頭。西峰描繪關(guān)帝廟,有旗桿,戲臺,位置約略在塔院西側(cè)柏樹臺。東峰描繪飛檐翹角的三星殿。
山下有水榭、酒肆,西面金城關(guān)西樓屹立于白馬浪邊。鎮(zhèn)遠(yuǎn)浮橋如龍橫臥黃河洪濤之上,連接兩岸,成為黃河上游第一橋,為溝通西域與中原的唯一橋梁。
整幅畫面主次分明,詳略得當(dāng),筆墨簡練。畫幅鈐壓角篆印朱文“中有”。跋語:稱“初夏,出蘭城,觀黃河,望白塔山,至蓮花池小憩。歸而補圖?!扁j白文篆印“鄒生”。
其上題詩云:“我有山水癖,不辭千里勞。思欲遇奇勝,一發(fā)胸中豪。昨來過終華,仰止空岧峣。尚思入崆峒,擬結(jié)廣成交。仙風(fēng)不我接,送我羈臨洮。臨洮古塞下,沙磧山無毛。白塔鎖黃河,回抱蘭之皋。浮橋架百尺,巨浪為城濠。鴟夷作舟楫,只輪注長槔。散頑得生境,息足清塵囂?;某芈犕芄?,似作鄉(xiāng)音號。有蒲之菡萏,名實徒相嘲。群兒利數(shù)罟,竭澤殲魚苗。憫茲得錢幾,民魚兩無聊。道旁昔多柳,半為軍興樵。惟看古槐樹,雷殿參天高。吾鄉(xiāng)富林麓,廢圃堪誅茅。何時理歸策?小筑臨塘坳。三間叢竹里,一架青葡萄?!?/p>
五言長詩開頭八句,寫詩人有游覽“山水癖”,曾游歷陜西終南山、華山,進入甘肅擬登臨崆峒山,憑吊廣成子,因故未成行,遂自我安慰“仙風(fēng)不我接”,羈留臨洮府所轄蘭州。接后八句寫臨洮府轄地為秦漢以來的邊塞之地,多沙磧,干山禿嶺。接后六句切入正題,白塔山當(dāng)戰(zhàn)略要地,鎖鑰蘭州,浮橋百尺,連接兩岸,黃河天塹成為蘭州城的天然護城河。所謂“鴟夷”即牛皮筏子、羊皮筏子,猶如江南舟船,溝通水上交通。而“輪注長槔”,則是黃河兩岸倒挽河水灌田的水車。接下十句,寫蓮蕩池,也叫蓮花池,后叫小西湖,地在今陸軍總院一帶。據(jù)劉應(yīng)李《大元混一方輿覽勝》載:蓮蕩池“方圓數(shù)十里,暑月清香可愛”。清代只剩方圓五里多,四圍蘆荻菖蒲叢生,中有蓮花,映日分外紅,正為蘭州八景的“蓮池夜月”景觀。湖廣水清,水鳥群集,鷺浴鷗鳧,魚戲蓮葉。詩人看到頑童撒網(wǎng),捕撈魚苗,又賣不了幾文錢,有竭澤而漁之慮。道旁多老柳,但多半被兵丁砍伐作薪柴。只有金天觀里,雷祖殿旁,古槐松柏參天,綠蔭匝地。末六句回想故里多山林,廢棄菜圃茅草茂密,頓生歸鄉(xiāng)之思,擬鋤草,重理臨近池塘園宅,三間房屋掩映在竹林中,并有葡萄架。
鄒一桂作為清代前期的大畫家,寓居蘭州半年多,繪寫名勝,賦詩寫景感會,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形象資料,值得深入研究。
□鄧 明/文 □袁鵬 提供圖片
責(zé)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