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是一幅長卷
臘月,是結在季節(jié)枝頭的最后一枚果實,馨香,綺麗。
臘月,更是一幅長卷,展開來,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映照出歲月流年迤邐的影子。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jié)就是長卷的入筆。
臘八過后,村頭巷尾,煙火氣息濃郁。晨起間,宰年豬的灶臺上火舌舔舐著碩大的鐵鍋,水汽蒸騰,圍觀的人們圍攏而來,估量著年豬的大小與肥瘦,突然之間,不知是誰的話讓大家突然之間哄笑起來,就連手里忙著活計的人也停下手中的勞作,捧腹笑著。這樣的灶臺多是設在村莊的核心,附近必是有一個巨大的場院,晨間的陽光斜斜地照射過來,整個村莊籠罩在陽光的包圍里,場院的周圍草垛林立,老人們三三五五背倚著草垛,說著閑話。其實,臘月的時光很快,忙著的人有跑不完的路,干不完的活,而閑著的人總是有的。不遠處的草垛背后,幾個男女擠在一起玩紙牌,間或之間笑聲嘩啦,間或有時指責對家出牌有誤,孩童們擠在空隙里,嘰嘰喳喳地嚷著。
村莊,在濃郁的煙火氣息里將年的腳步一再推近。
及至小年,在北地為臘月二十三,在南方,為臘月二十四。
北地的小年,是家庭主婦們最為忙碌的日子。她們會在這一天早起,將整個庭院收拾得干干凈凈,尤其是廚房的鍋碗瓢盆、家具陳設進行全面的清理。“祭灶”是小年的主要活動。及至夜色圍攏,全家人早早吃過晚飯,男人們就會帶領孩子們從灶臺上擺起香爐,陳設水果灶糖,將舊年的灶神畫揭下來,燒香的時候一同將灶神燒化,說幾句甜甜的話。大人們做這些的時候,孩子們最快樂的是期待那一炷香早早燃過,好拿下灶臺上的灶糖吃。在童年的記憶里,灶糖多是結成一朵花的形狀,底座肥碩,上面收起,突兀出一朵花,吃灶糖的時候不能過分用牙齒咬,若是被灶糖緊緊地黏合在一起,那個著急勁會讓人急也不是,不急也不是。唯有含在嘴里,含著,是最大的享受。
過了小年,時光稍縱即逝。
這幾日里,家家戶戶炊煙裊裊,蒸炸煮炒,面點麻花,焯菜煮肉,女人們忙得不亦樂乎。漫步村巷,時時處處彌漫著濃郁的香氣,門口高樹上的喜鵲喳喳地叫著,從一枚高枝到另一枚高枝,翔飛著。落在屋脊上的麻雀,忽而跳躍,忽而俯沖到庭院闊大的空地上,忽地又四散飛去。忙碌的人們出出進進,一會兒在場院,抱了柴火,一會兒從廚房里吆喝著,缺了這缺了那的,向庭院里的男人一五一十地交代著。陽光流瀉在瓦楞間,頑皮的貓也在這幾日里上躥下跳地奔走著,似乎內心也有著掩抑不住的喜悅。
在忙碌里停住腳步,細思量,臘月的時光就是一幅妙極了的長卷。
這長卷里,忙碌是畫卷的主題,喜氣是濃墨重彩的寫意,唯有村巷里自由奔走的孩童們才是畫頁上的留白,其實,濃墨重彩的寫意,不就是為了那一方留白么?
留白才是畫幅的真意。
而卷軸,當是除夕貼上門楣的春聯(lián),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將一頁長卷,跌宕成一首喜慶的歌吟。
□任隨平
責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