峁峁頭上系鄉(xiāng)情
黃昏踱過山頭,染得峁峁刺辣辣的紅,二嬸撐著拐杖,小碎步挪過了她家的杏樹林,顫顫巍巍地向峁峁走去。她八十了,但她心里一定裝著心事。橘色的光掠過她的銀發(fā),跳出一根根明亮亮的光,瞬時她被這光牢牢地框住了。
隨著二嬸的身影越來越清晰,車子向那條熟悉的土路緩緩靠近,小芹竟不由得緊張起來,像極了與父母許久未見的三歲小兒,怯怯地打量著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正月里的天兒顯然還沒有轉(zhuǎn)暖,一陣冷風(fēng)掠過,二嬸抬手緊了緊她的偏襟大棉襖,將拐棍夾在了胳膊下,雙手抱起筒進了袖筒,邁著更小的步子繼續(xù)走,絲毫沒有折回的意思。
峁峁,山峁而已。小芹家夾在兩山之間的一道窄川里。沿著院子右側(cè),一條彎曲的羊腸小道掙扎著,從山的右邊拼力的往外擠,硬生生地撕出了一道口子。沿著這條口子走出去,到了峁上,“唿”地一下子整個村莊就撞進了眼里,綠樹青山,紅瓦白墻,高房矮窯盡收眼底,遠山的羊群像云朵一樣墜在天邊,川底的田壟地頭聚紫堆紅,一股腦涌過來,讓人目不暇接。那里,其實并不是二嬸的專屬地,也是小芹的“秘密小基地”,它幾乎承載了她整個童年的喜怒憂樂。
“去峁峁喊你大吃飯了!”小芹娘的喊聲被一縷縷煙氣裹挾著從廚房飄了出來。晌午的太陽照進窗子,被窗欞隔成了一個個方方正正的影框,小芹娘就站在案板前,手里玩弄著一張大大的面張,透過方方正正的格子,仿佛就是畫中人。
“知道了……”小芹扯著嗓子應(yīng)一聲,一溜煙順著山旁的小道跑了出去,手里的柳條劃過路邊的矮墻,一條長長的“蜈蚣”就跟在屁股后面追著跑。
“大……大……吃飯了……”到了峁上,她又扯著嗓子對正在犁地的父親喊道。
“昂,回來了……”父親一邊應(yīng)著一邊卸下套繩,用力掄起來搭在驢背上,驢子累極了,耷拉著耳朵任由父親擺布著。
就這樣,這個峁峁成了鄰里鄉(xiāng)親互傳消息的“高地”。在峁上,東家的媳婦喊西家的姑娘去趕集,這家的小伙兒約那家的大爺來嘮嗑,常如此。在那里,留下了幾代人的希望與無奈,歡喜與悲傷。
頂著一頭花白頭發(fā)的二嬸每天雷打不動的兩趟,早一趟,晚一趟。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上峁峁,靜靜地佇立半個鐘頭甚至一個鐘頭,再顫顫巍巍地回來,她的心事一定得告訴峁峁;遠嫁的母親想家了,站在峁上,順著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又一眼,圍巾在峁上的風(fēng)里舞得很歡實,仿佛已將母親的思念給風(fēng)捎了去,她的嘴角揚起一絲笑意,轉(zhuǎn)身又一頭扎進了田里;輟學(xué)務(wù)農(nóng)的姐姐心里裝著事兒,來到峁上,望一望通往遠山發(fā)白的小路,緊蹙的眉頭慢慢舒展,再舒展……心里煩了悶了,走上去仰面一躺,吹一吹峁上的清風(fēng),暖暖的,柔柔的,無須多言,心里的那點小惆悵就早已不知去向了。
鄰家的侄女和小芹同齡,她們常相約去峁峁。侄女會分享很多關(guān)于她的小故事,偶爾也會透露一點她的獨家“小秘密”。她說,只要每天把指甲使勁捏一捏,捋一捋,要不了多久就會變成漂亮的“筒筒”指甲。最有趣的是,她手里總拿著一根小柳條在峁上追著小芹打,非要小芹叫她“姐姐”才行。如今,這“笑話”成了家人們時常調(diào)侃她的話柄,每每說起,她都捂著羞紅的臉笑得前仰后合。
峁上有兩個防空洞,聽說一直通往她六叔家的窯底。防空洞很大,也不算陡立,她們總背著大人偷偷地趴在洞口往下看。洞里什么也沒有,但在孩子的眼里,里面卻有著數(shù)不清的秘密,一個個好奇地跑到洞口“撲通……”一下子趴下來,把小腦袋探進洞里,像是在聽它講述著曾經(jīng)的紛繁戰(zhàn)事。
如今的峁峁依然守在山與川之間,始終緘口不語,小芹說,它是寂寞的。“二嬸走不動了,母親搬家了,姐姐和我走向了各自不同的風(fēng)景”。羊腸小道上長滿了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辨不清哪里才是路。只有它,熬過了酷夏,又迎來了寒冬,孤獨地佇立著……
這個世界是唯一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人總要回家。故鄉(xiāng)有數(shù)不清的溝、壑、峁、墚,但于小芹而言,這個峁峁是她難以抹去的記憶,系著她濃濃的鄉(xiāng)情,夢里?;貛锥辔?。多少次蹚過記憶的長河,多少次穿越時空的隧道,跋山涉水,夢回這熟悉的老村莊,漫步在這寬厚的峁峁之上,細數(shù)過往……
□王玉琴
責(zé)任編輯:王旭偉
版權(quán)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wǎng)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wǎng)",并保留"蘭州新聞網(wǎng)"的電頭。如本網(wǎng)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