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媒體戴上13條“緊箍” 自律之路有多遠
中央網信辦秘書局日前發(fā)布《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強化資質認證展示、規(guī)范信息來源標注、完善謠言標簽功能、嚴格違規(guī)行為處置等13條措施。
中央網信辦秘書局日前發(fā)布《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強化資質認證展示、規(guī)范信息來源標注、完善謠言標簽功能、限制違規(guī)行為獲利、完善粉絲數量管理措施、嚴格違規(guī)行為處置等13條措施。
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科技進步、資訊發(fā)達的時代,手握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做到信息收發(fā)自如。身外的世界,無遠弗屆,盡在掌控之中。在這個“萬物皆媒”的全媒體時代,自媒體以其更新快、傳播廣等特點大行其道,它們在給人們帶來享受和便利的同時,少數不良自媒體也給民眾造成困擾甚至傷害。
例如,在前不久甘肅省公安廳發(fā)布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10起典型案例中,今年5月,武某某將閑聊中聽到的“白銀市5月30日凌晨將有地震發(fā)生”虛假信息發(fā)布在微信群中,后經網民錄屏上傳至短視頻平臺,造成轄區(qū)居民恐慌,擾亂社會秩序。29日晚,白銀市地震局緊急發(fā)布辟謠信息。這種抱著扭曲心態(tài)而蓄意發(fā)布驚悚信息的自媒體,無疑成為一大社會公害。
歪風不剎,正氣難彰?!白悦襟w管理13條”便是從主體認證、信息真實、獲利管理、違規(guī)處置等方面,對“自媒體”管理分別進行明確規(guī)定??v觀13條不難體察,諸項規(guī)定旨在立足源頭治理,從斬斷利益鏈著手,重點關注準入門檻、內容審核、運營管理、監(jiān)管追責等方面,監(jiān)管視角覆蓋了自媒體從賬號的注冊、營利,到賬號受處罰之后粉絲的新增、清空等所有方面,可謂無縫隙的全鏈條監(jiān)管。作為首個自媒體的專項治理規(guī)定和法律性文件,13條監(jiān)管細則有的放矢,為自媒體劃定了13條紅線。
正所謂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總是相輔相成的。無論對于自媒體還是網站平臺來說,13條規(guī)定都明確了相關各方的責、權、利。作為自媒體,在以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獲取流量、謀得利益的同時,必須將相應的社會責任扛在肩上,不以出格言論嘩眾取寵,不以虛假信息誤導他人。將13條新規(guī)落到實處,那些穿著假冒仿冒官方機構“馬甲”招搖過市,或是編造子虛烏有的故事消費大眾同情心,以及靠低俗人設牟利的各類自媒體,真是要涼涼了。
對標13條規(guī)定,各類自媒體應有兩點反思或說體會。一是,自媒體之“自”,首先是自警自律,而不是自輕自賤。萬物皆媒的自媒體時代,使人人都成為信息的收集者、傳播者變得可能。但自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事情的權利。在人類共有精神家園的網絡空間,自媒體之自由,須恪守法治底線、價值底線和道德底線。以堅守價值底線來說,當下少數自媒體動輒運用網絡暴力、造謠傳謠、消費悲情、蹭炒熱點之類不法不義手段,只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漲粉獲利,這些伎倆或許能得逞一時,但在互聯網法規(guī)的整治和網民的鑒別取舍下,終究會走向末路。恪守法律法規(guī),弘揚公序良俗,敬畏世道人心,才是自媒體永葆活力的長久之計。
二是,自媒體之“自”,意在自強、自立。網絡空間的包容開放,給自媒體提供了不可限量的大好機遇。把握好時代機遇,在網上放飛自我、成就自我,關鍵在于秉正念、走正道,不為浮云遮望眼,不為媚俗失本心。其實,只要是向上向善的自媒體人,從“13條”規(guī)定中讀到的,不是條條“戒律”,而是主管部門致力于根除劣幣驅逐良幣亂象,以構建良好網絡生態(tài)的決心。杜絕不擇手段的惡性競爭,鼓勵高質量信息內容生產,為那些富于社會責任感、致力于高品質內容輸出的“自媒體”開辟出自我發(fā)展的廣闊天地。
自媒體“13條”,正體現出這種扶正祛邪的的鮮明導向。
文/特約評論員秦信芳
責任編輯:黃璐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