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再“瞰”隴之南】甘肅隴南:茶旅融合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zhèn)馬家山村,52歲的茶農楊正逐漸適應了“民宿老板”的新身份。一邊種茶賣茶,一邊經營民宿,他和家人因為多樣化的收入來源,過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隴南市屬于長江流域,氣候溫潤,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由于這與人們印象中干旱乏綠的西北樣貌不同,就有了一句流傳在當地的俗語,“早知有隴南,何必下江南”。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茶樹的最佳生長環(huán)境。隴南市文縣、康縣等地也因此成為甘肅省最重要的茶葉產區(qū)。
楊正家所在的馬家山村,有55戶203人,村子被綠水青山所環(huán)繞。放眼望去,一片片碧綠的茶園與五彩斑斕的山林交相輝映,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姿的自然畫卷。茶園周圍,形態(tài)各異的巨大茶壺雕塑矗立其間,與風格獨特的木屋客棧巧妙融合,為古樸的村落增添了幾分別致韻味。
這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zhèn)馬家山村一景(無人機照片)。(童張偉 攝)?
楊正種植了13畝茶樹,每年收入10萬元左右。因為茶樹的覆蓋,馬家山村綠意濃濃?!俺抢锶讼矚g綠色,這幾年慕名來村里采茶、喝茶、住宿的人越來越多。”楊正說。
馬家山村黨支部書記馬明介紹,全村茶園面積共1780畝,家家戶戶都種茶樹。近年來,當地政府不斷改建道路,方便茶葉運輸和銷售。借助茶產業(yè),馬家山村大力開發(fā)鄉(xiāng)村游等項目,鼓勵茶農發(fā)展茶園經濟、觀光經濟,增加收入。
楊正順勢而為,辦起民宿。今年旅游旺季,他家的民宿天天爆滿,有些游客一住就是一周。他說,現在除了學習茶園管護技能,他還努力學習旅游管理知識,希望以專業(yè)服務吸引更多回頭客?!半m然累,但收入可觀,生活充實?!睏钫f,民宿經營每年為他增加收入幾萬元。
這是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zhèn)馬家山村一景(無人機照片)。(童張偉 攝)?
記者了解到,今年國慶節(jié)假期,文縣共接待游客約36.2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2.5億元。其中,被茶葉采摘、茶文化體驗、茶園生態(tài)觀光等吸引而至的游客不在少數。
馬家山村以東的康縣陽壩鎮(zhèn)同樣因為茶旅融合發(fā)展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陽壩鎮(zhèn)油房壩村位于梅園溝景區(qū)天鵝湖畔。這里依山傍水,村莊道路整潔干凈。即使初冬的寒風已悄然而至,但郁郁蔥蔥的茶樹依然挺立于田間地頭,充滿了蓬勃生機。
這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陽壩鎮(zhèn)油房壩村一景。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攝?
陽壩鎮(zhèn)黨委書記陳維林介紹,當地一方面打造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以“集體合作社+保底托管+統(tǒng)管統(tǒng)采統(tǒng)銷”的發(fā)展模式,對相鄰村的茶園實行連片管理,提升茶葉品質,讓小茶葉成為大產業(yè);另一方面大力發(fā)展茶文化旅游業(yè),打造以茶為主題的集體驗、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吸引八方來客。
數據折射喜人變化。記者了解到,2024年,隴南全市茶樹種植面積達19.71萬畝、干茶產量達1935噸、茶葉產業(yè)鏈綜合產值達15.58億元。今年1月至10月,隴南全市累計接待游客3770.69萬人次,同比增長27.03%。如今,茶旅融合已成為隴南綠色發(fā)展的新趨勢。
新華社記者 張文靜、郎兵兵、王俊杰
責任編輯:張軍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