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評說 送溫暖 除了“米面油”還能送什么
有報道說,歲末年終,送溫暖也成了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必做工作。但如何送溫暖,讓送溫暖真正成為“雪中送炭”,這考驗著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干部的智慧和擔當,考驗著他們?yōu)槊穹盏哪芰退健?/p>
各位可以想一想,送溫暖,“米面油”絕對是標配。當然,在困難年代,困難群眾不為吃飯而發(fā)愁,這絕對要點贊的。但是,現(xiàn)在缺米少油的家庭幾乎不復存在。有評論就指出:如果領導干部送溫暖還是墨守成規(guī),還是把送“米面油”當作送溫暖的固定模式,完全不問群眾究竟需要什么,這無疑背離了送溫暖活動的初衷,影響了其實效。
幾年前,新華社的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記者日前到北方某縣采訪,適逢當地例行啟動春節(jié)下鄉(xiāng)慰問活動,領導分頭率領幾隊人馬,驅車幾十或百余公里,把一袋米面送到困難戶家中,寒暄幾句,握握手,拍拍照走人。見此情景,一些群眾不禁嘀咕,送袋面,這么大陣勢,面錢還沒車子加油錢多?!币痪湓挼莱隽巳罕妼δ觋P送溫暖形式化、表面化的看法。
客觀而言,送溫暖那點慰問金或者慰問物資無法大幅度改善生活質量,而群眾也深知慰問并不能立馬從根本上解決現(xiàn)實難題,但是“送溫暖”幾十年如一日,依舊在基層較好落實,根本原因在于干群之間通過“慰問”行為所傳遞出的真情善意。破解送溫暖面臨的形式主義詬病,還是要回到“共情”目標。
送溫暖不要“看上去很美”,不能“冷熱不均”,不是“逢年過節(jié)熱熱鬧鬧,節(jié)日一過冷冷清清,平日里無聲無息”。送溫暖要多給困難群眾雪中送炭,送炭要送到長久處。錢物可解一時之困,真誠的關心、熱心的幫助卻能給困難群眾帶來更長久的溫暖。要把送溫暖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制度上、舉措上提出對策,授人以漁,變年節(jié)性送溫暖為制度化的救助幫困,用發(fā)展的辦法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困難群眾自我脫困的能力。要立足長遠,不能搞形式主義,切實構建起一套完備的幫扶機制,如再就業(yè)機制、社會保障機制、志愿者服務機制等,為困難群眾提供持久服務,使送溫暖活動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年節(jié)慰問是黨委政府關心困難群眾的好機會,也是進一步幫扶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給予群眾精神動力的好機會,這是“暖心工程”,關鍵在用真心、真用心,在“精準滴灌”上下功夫,堅持需要什么送上什么,避免走一走、看一看的“走秀、留痕”,著力把溫暖和服務送到“心坎上”,努力取得“慰問一人、溫暖一戶、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期待更多領導干部走進困難群眾家庭,也期待更多領導干部能夠停下腳步,多詢問困難群眾年貨辦得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多停留幾分鐘,嘮幾句家常,可以多了解一些實情。這應該成為除了“米油面”之外年節(jié)慰問的真正內涵。
小馬飛刀
責任編輯:鐘磊
版權聲明:
凡文章來源為"蘭州新聞網"的稿件,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蘭州新聞網",并保留"蘭州新聞網"的電頭。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